工会资金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工会资金管理存在哪些问题?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阅读完,希望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存在着哪些弊端
国有企业一直存在着既强调管理,又管理落后的矛盾现象.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国有企业在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在思想上存在着将管理务虚化、庸俗化、条件化和理想化的误区;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经济组织行政化、管理制度不规范的现象;在管理模式上存在着靠感觉行事、靠经验管理的粗放型色彩.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只有切实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改变目前思想认识模糊、管理体制不合理、管理模式粗放的现状,才能够将国有企业的巨大潜能激发出来,进而实现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真正提高。
我国现有国企干部管理基本上仍然是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管理体制,以行政任命为主,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干部管理极不协调,归结起来主要有这样一些弊端:
1、管理层次不清
按照现代公司制,股东是出资人,应由股东来行使出资人权力。在股东较为分散的情况下,按股份比例推荐董事,形成董事会,董事会代表股东,以维护股东利益为落脚点,行使决策权,对股东负责;由董事会聘任经理人员进行日常经营,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不是对董事长个人),这样的层次是清楚的,是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但是在实际中,国家不仅仅是任命董事和董事长,连经理层也一起任命管理,而且更注重经理层的选拔和任命,经理层的实际权力远远大于董事会,董事没有实际意义,就只好来个董事兼副经理,有时甚至是把那些不便安排的干部作为董事。
2、管理职位不明
目前国有公司干部职位(领导干部)设置较多,有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党委、工会主席、“总师”(如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规划师)等,这样一算下来,即使董事会、经理层和党委高度重合,一个企业班子也往往达到上十人,一个省、地区或市,这样的国有企业班子常常几十上百个,干部管理部门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深入了解公司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管理。管理部门对由自己考察任命的干部,一般情况下也只是到要调整时才去考察一次,勿勿忙忙选拔或交流,很难了解所选干部的真实情况。
3、管理环节不全
且不说将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当作“干部”管理合不合理,单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也是不全面的,或者说管理的力度是不均衡的,该管的没管或没管好,不该管的往往又下了过多工夫。一是管理方式单一,过分注重直接管理,对企业高管人员以委派(任)代替委托。委派与委托虽只一字之差,但却内涵迥异。委派是一种行政手段,而委托则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经济关系。
应付职工薪酬现存在那些问题
财政部上海专员办在近期的检查过程中,发现某些企业在对“应付职工薪酬”的管理与核算方面存在一些极不规范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由企业按员工的不同职务岗位等分类,以“通信费”、“车辆使用费”、“交通费”、“取暖费”、“物业费”等补贴名义进行凭发票报销,实际报销后直接列入“管理费用”,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
此类情况在一部分企业中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若进一步蔓延和发展,将产生严重后果。
一是变相提高了职工薪酬的发放水平。
严重危及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准确性,产生职工薪酬发放项目随意扩大化的情形。
二是由此一年可“节省”职工薪酬结余较大或极大,累积挂于账面。严重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核算的正确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是规避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缴。存在故意少缴个人所得税的嫌疑,影响到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正确计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号“职工薪酬”规定,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和职工福利费等。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文第二条规定:企业为职工……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
关于工会资金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