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摊费用的定义与特点是什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待摊费用的定义与特点是什么?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阅读完,希望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
什么是待摊费用!
待摊费用是指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一次支出数额较大的财产保险费、排污费、技术转让费、广告费、固定资产经常修理费、预付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等。
企业单位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以及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应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已经支付但不能作为当期费用的支出,流动资产项目之一。根据我国会计制度,低值易耗品也可列入待摊费用。待摊费用的概念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也是配比原则的要求。
扩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十三条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
(一)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三)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
(四)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
第十四条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第十五条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十六条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十七条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
第十八条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待摊费用
待摊费用表示什么意思
待摊费用指的是企业已经支出但需要摊销的各类费用。
接下来详细解释待摊费用的概念:
一、待摊费用的定义
待摊费用是企业为了维持长期运营而支付的一些非直接生产成本,这些费用并非一次性计入当期的损益,而是需要按照一定的期间进行分摊。简单来说,待摊费用是企业预先支付、按一定期间或时长进行分摊的费用。
二、待摊费用的特点
1.先行支付,分期摊销:企业先行支付了一笔费用,但这项费用带来的效益不会立刻体现,而是逐渐分摊到各个期间。
2.与未来收益相关:待摊费用是为了获取未来的经济利益而发生的支出,这种支出与企业的长期运营和未来发展密切相关。
三、待摊费用的内容
待摊费用可能包括各种内容,如开办费、财产保险费、低值易耗品的摊销等。这些费用虽然一次性支出较大,但对企业的日常运营是必要的。企业按照会计原则和方法,将这些费用分配到各个会计期间,以反映真实的经营成本和盈利状况。
四、会计处理
在会计处理上,待摊费用是通过资产账户来记录的。企业支付费用后,将其记录在资产账户,然后按照规定的摊销期限,将费用从资产账户转入损益账户,实现费用的分摊。这样做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待摊费用是企业为了长期运营而预先支付、需要按一定期间进行分摊的费用,它反映了企业的长期运营成本和投资效益。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