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报表拨备前利润如何计算?
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银行报表拨备前利润如何计算?这个问题,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拨备前利润计算公式
拨备前利润计算公式如下:
拨备前利润,指尚未扣除风险准备金的利润,它等于净利润与风险准备金之和,拨备前利润=当期营业利润+当期提取拨备=运营收入-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营业利润等于主营业务利润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再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金额。
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在确定收入之前,一般情况下来讲是会考虑到未来的坏账可能性而作出对资金上拨备,而为了保险起见,一般是大额拔备,因而在核算账面时会显示利润减少,但这并不是机构的现金流出了。
对于银行的业绩而言,拨备率越低就越好,损失小利润就会高;而拨备率越高往往说明了风险程度越大,损失越大利润也就越小。拨备前利润和拨备率也一定程度地从宏观上反映了该银行的诚信、经济实力以及风险程度等等方面的情况。
拨备前利润拨备后利润:
两者的区别在于
1、是否扣除减值准备金:
拨备前利润没有扣除减值准备金,拨备后利润扣除了减值准备金。
2、是否基于保守性原则:
拨备前利润不基于保守性原则,拨备后利润基于保守性原则。
3、显示的利润数值不同:
拨备前利润数值较高,拨备后利润数值较低。
扩展资料:
风险准备金是指由交易所设立,用于为维护期货市场正常运转提供财务担保和弥补因交易所不可预见风险带来的亏损的资金。
拨备率即呆、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如我国现行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为9%,即:按应收账款余额的9%计提坏账准备,提取的准备金进入当期损益。是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是银行谨慎性考滤防风险的一个方面,也是反应业绩真实性的一个量化指标。
商业银行拨备前利润具体是如何计算得出的
拨备前利润=税前利润+减值准备金。
拨备前利润(Pre-Provision Operating Profit,简称 PPOP)指尚未扣除减值准备金的利润,它等于税前利润与减值准备金之和。
拨备率实际上就是呆、坏帐准备金的提取比率,如我国现行上市公司的应收帐款坏帐准备金的提取比率为9%,即:按应收帐款余额的9%计提坏帐准备,提取的准备金进入当期损益。
扩展资料
拨备率或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损失、坏账准备金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标。银行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经营风险的企业,其生存发展与稳健经营的前提和关键,就是它所承担的全部风险损失能够被补偿和消化。
其中预期损失必须以审慎的拨备计提形式计入银行经营成本,并在金融产品价格或贷款定价中得到补偿,而非预期损失需要银行资本金加以覆盖。正因为这样,对贷款以及非信贷资产损失是否足额拨备、资本充足率是否满足监管要求,就成了衡量银行抵御金融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拨备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拨备前利润
关于银行报表拨备前利润如何计算?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