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会计资讯

挪用资金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挪用资金的法律后果有哪些?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阅读完,希望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

法律规定挪用资金罪几种情形

1、行为人挪用了本单位的资金,供自己使用或者借给他人,同时挪用资金的数额达到法定的较大标准、挪用资金超过三个月时间没有归还的。2、挪用了本单位的资金,供自己使用或者借给他人,虽然时间没有达到3个月,但是数额却达到了较大标准,用以营利活动的。3、挪用了本单位的资金,供自己使用或者借给他人,从事非法活动的。

一、挪用资金罪几种情形

根据刑法第272条的规定,构成挪用资金罪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二)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

(三)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进行非法活动的。

二、挪用资金罪数额较大标准怎么规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6年3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80次会议、2016年3月25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50次会议通过,自2016年4月18日起施行)

第五条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第六条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第十一条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五倍执行。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资金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进行非法活动”情形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挪用公款罪“数额较大”“情节严重”以及“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执行。

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第七条、第八条第一款关于行贿罪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执行。

结合挪用资金罪最新司法解释的内容来看,如今对于挪用资金犯罪数额较大的标准已经从以前的5000元人民币提高到了现在的30000元人民币。至于数额巨大的标准,则提高到了300万元以上。由此可见,在挪用资金供个人使用,从事非法活动,如果被挪用资金的数额并没有达到3万元,那可能此时就不能以挪用资金罪论处。

关于挪用资金罪的法律规定怎样处罚

这类人员按照挪用公款罪进行处罚,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处以5年以下或无期的徒刑。相关的当事人应积极的配合办案机关的调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行办理,积极的返还相关的公款,减轻对自身的处罚。

一、关于挪用资金罪的法律规定怎样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挪用资金罪)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挪用的本意

挪用的本意,是指公款私用、移用、占用、借用。行为目的是为了使用,而非占有公款。其中,行为的目的包括: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2)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

(3)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

擅自借用的特性

挪用并不侵吞公款,而是准备归还,具有擅自借用的特性。即便挪用后而不能归还,也不是出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占有,而是出于行为人意志之外的客观原因造成的。

因此,司法实践中,在认定挪用公款罪的主观方面时,可把握以下几点:是否明知是公款;是否故意非法使用;是否只是想暂时挪用;是否准备以后归还。当挪用人与使用人不一致时,如果挪用人不知使用人利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时,只能根据挪用人的明知内容,按照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或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处罚。如果挪用人知道使用人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则按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处罚;如果挪用人开始作案后,主观故意由暂时挪用发展为非法永久占为己有时,无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真的具有非法永久占有公款的目的,也无论这种占有是否已客观存在,只要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就按挪用公款罪论处,而不按贪污罪或侵占罪处罚。因此,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侵占罪在行为人犯意发展过程中是不同的:挪用公款罪开始为使用公款,后来可能发展为占有:而贪污罪、侵占罪却始终贯穿占有公款的目的。

相关的犯罪人员因积极的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审查,在审查期间积极的返还相关的挪有资金。得到这类受损单位的谅解,积极的配合案件单位的办理,减轻相关的处罚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对这类当事人进行相关的处罚。

OK,关于挪用资金的法律后果有哪些?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问答FAQs:

  • 挪用资金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挪用资金的法律后果有哪些?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阅读完,希望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法律规定挪用资金罪几种情形1、行为人挪用了本单位的…
  • 如何确定保险储备的具体数额?
    相信很多人对如何确定保险储备的具体数额?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今天就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怎样的保险储备量才是最佳的企业应保持的最佳保险储备量是使…
  • 挪用资金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挪用资金罪是一个涉及到金融安全和法律道德的重要话题。在经济活动中,资金的使用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挪用资金不仅仅是对资金的简单挪动,它更是一种法律上的…
  • 如何计算期间费用的具体数额?
    相信很多人对如何计算期间费用的具体数额?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今天就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如何计算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每个地区是有所不同的,我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