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损失与非正常损失如何区分处理?
今天给各位分享正常损失与非正常损失如何区分处理?的一些内容,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正常损失和非正常损失的区别
正常损失和非正常损失的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正常损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合理的、允许的、不可避免的损失。非正常损失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外的损失,主要强调的是人员的过失;
2、税前扣除上不同。存货发生合理损耗,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需要作转出处理,就可以直接在所得税前扣除,发生损失属于非正常损失,按规定上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批后,才可以该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等相关科目,在所得税前扣除。
正常损失和非正常损失包括哪些内容
正常损失和非正常损失的内容如下
1、非正常损失。自然灾害损失,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发生霉烂变质等损失,其它非正常损失;
2、正常损失。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正常损耗,也就是合理损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什么是正常损失 如何与非正常损失区分
正常损失,指的是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正常损耗,也就是合理损耗。
购入的存货,按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以及其他费用,作为实际成本。
与非正常损失的区别:
一、记录方式不同:
1、在计划成本法下,合理损耗计入存货成本,并需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2、其他毁损、短缺不计入存货成本,不能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二、会计处理方法不同:
1、合理损耗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无法避免并且可以提前估计到的损失,是正常生产经营的必要成本,因此应当计人存货的人账价值。
2、不正常损失应从供应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物资短缺或其他赔款,应冲减物资的采购成本。
扩展资料
非正常损失的会计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非正常损失,不得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需要转出;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外的损失,通常是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等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正常损失
百度百科-非正常损失
正常损失与非正常损失如何区分处理?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内容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再来本站了解知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