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款账龄与财务状况的关系是什么?
关于应收款账龄与财务状况的关系是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周边号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
应收账款的账龄指的是什么
账龄指公司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的时间长度,通常按照各自企业合理的周转天数将其划分为5个级别:
如30天以内(合理的周转天数设定为30天)、30-60天、60-120天、120天以上及呆账(120天以上未产生销售额)。详细的账龄信息在财务报告附注有关应收账款的部分提供。
账龄是在分析应收账款时最为重要的信息,由于应收账款属于流动资产,所以,所有账龄在合理周转天数以上的应收账款都会给公司运营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账龄越高,资金效率越低,发生坏账的风险越大,财务成本越高。
扩展资料:账龄指数
公司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的时间长度,其本质是反映应收账款的周转状况,如果在合理的周转天数内,则说明产生的收益与信用支持相适宜,如果超出了合理的周转天数,则说明已经不能带来与之匹配的收益。
将超出合理周转天数的部分再进行分段,是便于对不合理部分进行界定,以甄别其不合理的程度。
对不同账龄段设置相应系数,如30天以内为1、30-60天为2、60-120天为4、120天以上为8、呆账为16,再对各账龄段金额进行加权,再除以应收账款总额,此系数可以称为账龄指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账龄
什么是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账龄分析表的意义
账龄分析表是以账龄为序对应收账款分类列示的表格。较全面地显示应收账款账龄的分布情况。用以判断企业应收账款的总体质量以及不同客户的信用状况,为企业决定赊销政策提供依据。通常在某一年内,该表会随着付款模式的变化而变化。
意义:采用账龄分析法时,将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进行分组,并根据前期坏账实际发生的有关资料,确定各账龄组的估计坏账损失百分比,再将各账龄组的应收账款金额乘以对应的估计坏账损失百分比数,计算出各组的估计坏账损失额之和,即为当期的坏账损失预计金额。
应收账款账龄是应收账款已发生的时间长度。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总体质量。不同客户应收账款发生时间的长短反映不同客户信用状况。时间越长,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
扩展资料
账龄分析表所提供的信息,可使管理当局了解收款、欠款情况,判断欠款的可收回程度和可能发生的损失。利用该表,管理当局还可酌情作出采取放宽或紧缩商业信用政策,并可作为衡量负责收款部门和资信部门工作效率的依据。
第一步:在会计末期,应根据企业应收账款资料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第二步:根据应收账款账龄表和企业事先确定的不同账龄的估计坏账百分比计算和编制期末坏账损失估计表
第三步:根据表中计算所得的估计损失金额,确定期末应补提或冲销的坏账准备金额
第四步: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登记账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账龄分析法
关于应收款账龄与财务状况的关系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