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会计资讯

免抵退与免退税有什么区别?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免抵退与免退税有什么区别?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阅读完,希望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

免抵税额和免抵退税额有什么区别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免抵退税额=出口额*退税率

如果:

免抵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则: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则: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退税额=0.

免抵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则: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免抵税额=0.

免抵税额是怎么来的?

出口销售增值税税率是0.按照增值税抵扣规定,进项税额不得用于抵扣免税销售额。因此,与出口额对应的进项税额应该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然而,作为一项优惠政策,出口退税规定出口额销项零税率,对应的进项税额不用转出。因此,企业因为销项税额为0导致取得的进项税额成为留抵税额。出口退税规定与出口额对应的留抵税额可以申请出口退税。

那么,免抵税额在哪儿呢?

如果该生产企业不仅有出口业务,也有内销业务。那么取得的进项税额究竟对应的是出口额还是内销额就没法准确区分了。但是由于对应出口额的进项税额也是可以抵扣的,因此,对应出口额的没有退税的那部分进项税额实际上用于抵扣内销的销项税额,这就是所谓的免抵税额。

简单点说,免抵税额就是对应出口额的进项税额,用于抵扣内销销项的那部分。

免抵退税额和免抵税额有什么区别

当讨论"免抵退税额"和"免抵税额"时,关键的区别在于它们的退税性质和抵扣过程。免抵退税额,本质上是企业根据出口额以适用的名义退税率计算的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可以理解为名义上的退税额,但这个数额并不直接退还,因为企业需要先用这部分税额抵消内销产品应缴纳的税款。如果内销税额足够抵扣,那么剩余部分才会被退还。

实际退税额则是与免抵退税额相对的概念,它代表企业理论上应获得的退税,但在实行免抵退政策时,这部分退税会先用于抵顶,只有在抵顶后有剩余时才会退还。计算时,会比较企业当期未抵顶的税额和免抵退税额,以两者中较低者作为退税限额。

免抵税额则是免抵退税额扣除当期应退税额后的余额,这部分税额不直接退税,因为它抵扣的是企业内销部分的税额,这样既避免了双重征税,也反映了企业内销税负与出口退税之间的平衡。换言之,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去应退税额,是企业期末留抵税额未能全部退税的那部分,与次月期初留底税额无关。

总结来说,免抵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区别在于退税的处理方式和用途,前者是名义上的退税额,后者是抵扣内销税后的余额,反映了企业税收优惠的实际效果。

关于免抵退与免退税有什么区别?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问答FAQ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