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计算方法有哪些?
今天是为大家分享一下个税计算方法有哪些?的一些困惑,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个人所得税与工资税有哪些区别具体如何计算
当个人每个月的工资收入达到一定标准时,就需要按照规定缴纳相应部分的个人所得税,很多人会将个人所得税与工资税混在一块来谈,究竟他们之间有哪些区别?我们来看看吧。
个人所得税与工资税有哪些区别?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没有工资税这个税种,大家通常所称的工资税是指单位在发放工资是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是指对我国公民或者外国公民在我国境内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一种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实行分项计算,主要有:
1,工资薪金所得。既大家所说的工资税
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9,财产转让所得。
10,偶然所得。
所以,工资税是个人所得税的一个纳税项目。
工资6000元左右,应该扣多少个人所得税
工资6000元左右,应该扣30元左右的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6000-5000)*3%-0=30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免征额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
扣除标准:个税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工资的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三险一金)-5000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扣除标准:自2018年10月份起,个税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总结:目前政府向劳动者征收的多是个人所得税,工资税没有征收,因此大多不用去管工资税。
个税计算方法
1、采用每月预扣预缴、次年统算多退少补的计算方法
2、例子一
3、例子二
4、例子三
方法/步骤
在新个税制度下,个税算法和之前不一样了。以前是每月单独计算个税,而2019年起采用每月预扣预缴、次年统算多退少补的计算方法。也就是说还是每月算一次缴一次,不同的是算法由根据单月数据算,修改为按累计数据计算。下面大家就来教教大家方便的个税计算方法吧。
某某2019年1月工资30000元,所有扣除项合计 3000元本月预扣预缴税额=(30000-5000-3000)*3%- 0=22000* 3%=660注:扣减过费用和扣除项的收入合计是22000,从上面预扣税率表中看出适用税率为3%
某某2019年2月工资32000元,所有扣除项合计4000元本月累计预扣预缴税额=(32000-5000-4000+22000)*10%-2520=45000*10%-2520=19802月应预扣预缴税合计=本月累计-上月累计=1980- 660=1320
某某2019年3月工资35000,所有扣除项合计6000元3月累计预扣预缴税额=(35000-5000-6000+45000)*10%- 2520=69000*10%-2520=4380注:3月累计预扣预缴税合计=本月累计-上月累计= 4380-1980=2400
OK,关于个税计算方法有哪些?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