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综合收益的会计准则分类有哪些?
今天周边号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其他综合收益的会计准则分类有哪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其他综合收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按照其他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称为其他综合收益,企业发生的其他综合收益,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其他综合收益包括什么?
第一类是其他不能在未来会计期间重新划分损益的综合收益项目,主要包括:
①重新计量确定受益计划的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变化。
②按权益法,被投资方的其他综合收益发生变化,不能重新划分为损益的份额。
第二类是以后会计期间符合规定条件后重新计入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主要包括:
①按权益法,被投资方的其他综合收益变动份额可重新划分为损益。
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损益,以及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新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损益。
③现金流量套期工具产生的属于有效套期的那部分损益。
④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⑤将自用房地产或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按公允价值模型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且转换日的房地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
其他综合收益可以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反映出来。它主要反映的是非日常经营活动形成的损益,这些损益最终会影响所有者权益。进入其他综合收入体现的是审慎,是时间积累所增加的价值。
其他综合收益如何理解?
其他综合收益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未在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也可以认为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益。
新准则其他收益包括哪些
新准则指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核心标准之一。在新准则中,规定了企业在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方面的会计核算标准,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要求。其中,其他收益是新准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企业在非常规经营活动中获得的收益或者利得。下面将介绍新准则中其他收益的具体内容。
一、其他收益的定义
新准则对其他收益的定义为:“指非常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不涉及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者出租资产等活动的、不属于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所得税收益等的收益或者利得。”
简单来说,其他收益是指企业在非常规经营活动中获得的收益或利得,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无关,也不属于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所得税收益等。
二、其他收益的分类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其他收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是指政府为支持企业发展而提供的资金或其他资源,包括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等。企业应当根据政府补助的性质和条件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如资本性补助或收益性补助等。
2.出售无形资产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获得的收益属于其他收益,例如出售专利权、商标权等。
3.处置非流动资产
企业处置非流动资产所获得的收益属于其他收益,例如出售房地产、厂房设备等。
4.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属于其他收益,例如出售股权、股票等。
5.个别商业活动
企业在非常规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其他收益,例如出售废旧物资、租赁闲置设备等。
三、其他收益的会计处理
在新准则中,其他收益的会计处理分为两种情况:
1.与日常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收益,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2.与日常经营活动无关的其他收益,应当计入当期综合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确认其他收益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确保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他收益是新准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包括政府补助、出售无形资产、处置非流动资产、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个别商业活动等。企业在确认其他收益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确保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