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计提工资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什么?
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未计提工资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工资计提未发放的会计分录是什么
企业会计人员处理账务时,经常会碰到工资计提未发放的情况,对于该情况,可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有关核算,相关会计分录如何编制?
工资计提未发放的会计分录
计提工资时: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计提社保(企业部分)时: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员工的计提工资未发放时,做以上两部记录即可;计提后未发放的员工工资应记在应付职工薪酬的贷方,不做任何账务处理。
次月工资发放的账务处理
次月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个人部分)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上交杜保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企业部分+个人部分)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上交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如何理解?
企业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来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计提、结算、使用等情况。“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应当按照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社会保险费、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设定提存计划、设定受益计划、辞退福利等科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应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分别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计提工资未发怎么做会计分录
1.计提工资:借:××费用(管理/销售等);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计提社保(企业部分):借:××费用(管理/销售等);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注:计提工资未发,做以上两步即可;计提后未发的工资在应付职工薪酬的贷方,不做任何账务处理。等次月发放工资再做处理,如下:
3.次月发放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个人部分)。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4.上交杜保: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企业部分+个人部分);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5.上交个人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贷:银行存款。
拓展资料:
计提工资:
财务核算里,每月的计提工资指的是,本月工资在下月发放的情况下,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及配比原则),本月的发生的费用应当作为当期费用,因此需要计提应发工资。
具体的账务处理是:按应发工资金额:借记:管理费用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
1.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是指在一个规定的基数上(如支付的合法员工薪酬),乘以规定的比率(如应付福利费全国规定的都是工资的14%),按此方法计算出来的就是应提取的应付福利费过程,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就是对后一句话的解释。
2.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管理要求也有不同。为了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各项损益的增减变动,就有必要按照各项会计对象分别设置会计科目。
3.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的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我国会计准则有规定,计提员工的工资的同时,还要计提应付福利费,计提的时候就是要算出应该要给员工发多少工资,同时再根据这些应当付但未付的工资按照14%的比例计算(也就是计提)好应该付给职工的福利费。
工资和福利费算好之后要做一笔计提的分录,通常是借方记各种费用,如:“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制造费用等)。
贷记是“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到实际发放的是: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关于未计提工资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什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