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分析与复核审计有何不同?
今天周边号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程序分析与复核审计有何不同?,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审计分析程序与审计工作的区别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区别:
1、在审计性质上,内部审计属于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履行的内部审计监督,只对本单位负责;外部审计则是由独立的外部机构以第三者身份提供的签证活动,对国家权力部门或社会公众负责。
2、在审计独立性上,内部审计在组织、工作、经济方面都受本单位的制约,独立性受到局限;外部审计在经济、组织、工作等方面都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3、在审计方式上,内部审计是根据本单位的安排进行审计工作的,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外部审计大多则是受委托施行的。
4、在工作范围上,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涵盖单位管理流程的所有方面,包括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等;外部审计则集中在企业的财务流程及与财务信息有关的内部控制方面。
5、在审计方法上,内部审计的方法是多样的,应结合组织的具体情况,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也可以包括外审的一些程序;外部审计的方法则侧重报表审计程序。
6、在服务对象上,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单位负责人;外部审计的服务对象是国家权力机关或各相关利益方。
7、在审计报告的作用上,内部审计报告只能作为本单位进行经营管理的参考,对外不起鉴证作用,不能向外界公开;国家审计除涉及商业秘密或其他不宜公开的内容外,审计结果要对外公示;社会审计报告则要向外界公开,对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负责,具有社会鉴证的作用。
8、在审计对象上,国家审计以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及大型骨干企业的财政财务收支及资金运作情况为主;社会审计对象则包括一切盈利及非盈利单位;内部审计的对象是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
9、在审计权限上,国家审计代表国家利益,对被审计单位的违法违纪问题既有审查权,也有处理权;社会审计只能对委托人指定的被审单位的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鉴证;内部审计有审查处理权,但其内向服务性决定了其强制性和独立性较国家审计弱,其审查结论也没有社会审计的社会权威性高。
10、在审计监督的性质上,国家审计属于行政监督,具有强制性;社会审计属于社会监督,国家法律只能规定哪些企业必须由社会审计组织查账验证,而被审计企业与社会审计组织之间则是双向自愿选择的关系;内部审计是单位自我监督。
11、在依据的审计准则上,国家审计所依据的准则是审计署制定的国家审计准则;社会审计依据的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独立审计准则;内部审计所依据的则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
分析性复核在审计程序中的运用
分析性复核程序应用如下:
分析性复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将审计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与上期或数前期的可比会计信息进行比较。二是将会计信息的实际数与预算数、审计人员计算数或者同行业平均数进行比较。三是将会计信息与非会计信息的关系进行比较,如比较工资薪金与职工人数之间的关系等。分析性复核在审计实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因其突出重要财务指标金额、比率及其变动趋势的比较和分析,故又称为分析比较法。
1、简易比较法。即将审计对象重要财务指标的本期实际数与一个既定标准作比较。
2、趋势分析法。即将审计对象连续若干年的重要财务指标按时间序列分别进行比较,测算和分析某项财务指标增减变化的方向和幅度,从而判断其发展趋势。
3、比率分析法。即将审计对象会计报表中某一重要会计数据与另一相关会计数据相比所得到的比值进行分析。分析性复核法在审计程序中的运用分析性复核法不仅可以运用于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阶段,也可以运用审计实施阶段,它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
在审计计划阶段,运用分析性复核法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快速地了解审计对象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财务特征,确定具有潜在审计风险的重点领域,确定对重要经济业务和会计科目实施真实性检查的时间、范围等。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运用分析性复核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来获取审计证据。在审计报告阶段,对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复核,有助于审计人员评价其作出的审计结论。
分析性复核的作用:
1、确定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根据经验预判应有的关系。
2、发现并确定存在的意外差异,揭示其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3、分析确认是否存在异常变化,对比差异得出异常程度。
4、发现潜在的不合规、不合法的情况,得出有依有据的结论。
5、对企业经营能力进行评估,以前瞻性的眼光来评判。
6、结束审计,减少详细的审计测试,确保足够而经济的测试量。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关于程序分析与复核审计有何不同?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