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本假设如何影响核算方法?
其实会计基本假设如何影响核算方法?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有哪些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期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假设的相互关系,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具体地说: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
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
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会计分期假设对会计核算有什么影响
会计分期假设对会计核算影响:
第一,没有会计分期,会计持续性假设没有意义,也就是说,会计分期假设是会计持续性假设的补充。
第二,产生了会计一系列基本原则、特有的程序和方法,以便既立足于继续经营,而又可能分清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为一个会计主体连续提供各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期初、期末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的信息。
第三,如果没有会计分期假设,会计上就无所谓“收入实现”、“费用分配”,无所谓“预提”和“待摊”,无所谓“资产”和“费用”,也就不存在本期和非本期,不存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存在“预收”、“预付”、“应收”、“应付”,
第四,也不可能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为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
关于会计基本假设如何影响核算方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