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什么?
今天是为大家分享一下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什么?的一些困惑,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固定资产残值处理的会计分录是什么
企业购入的固定资产是具备一定价值的使用时间超过1年的非货币性资产,报废清理固定资产时,其残值应如何做会计分录?
固定资产残值处理分录
固定资产报废残值收入
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结转至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发生清理费等支出:
借: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残料变价收入以及保险公司或责任人赔偿:
借:银行存款
原材料
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取得处置价款: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应交税费—简易计税)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产生的清理净损益,依据固定资产处置方式的不同,分别适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因已丧失使用功能、自然灾害发生毁损等原因而报废清理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或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因出售、转让等原因产生的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或损失: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资产处置损益
或作相反分录。
固定资产残值是固定资产残余价值的简称。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收回的一些残余材料的价值。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一般要预计固定资产残值。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公式
直线折旧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定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加速折旧法
(1)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预计使用年限逐年数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n*(n+1)/2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月折旧率
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账务处理怎么做
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使用期满后,残余的价值减去应支付的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后的那部分价值。对于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该如何做账?
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会计分录
首先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结转至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当发生相关的清理费等支出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在清理过程中如果获取处理残渣或者保险公司或责任人的赔款时:
借:银行存款
原材料
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取得处置价款: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其次固定资产清理完成以后如果发生其清理净损益,需要按照固定资产处置方式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1、如果是因为已经丧失了使用功能或者发生自然灾害毁损等而发生的报废清理产生损益,其会计分录如下所示: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或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2、如果是因为出售、转让等原因而产生的固定资产处置损益,其会计分录如下所示: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资产处置损益
或作相反分录。
固定资产清理是因磨损、遭受非常灾害和意外事故而丧失生产能力,或因陈旧过时,须淘汰更新的固定资产,所办理的鉴定、报废、核销资产、处理残值等项工作的总称。
什么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者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种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减值。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关于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什么?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