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增值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什么?
今天给各位分享资产评估增值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什么?的一些内容,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资产评估增值部分的会计处理
“营业外支出———资产评估减值”科目,贷记有关资产类科目;对评估增值的部分,不能把增值部分全部计入资本公积,而是应当把增值部分扣除未来应缴所得税部分计入权益,借记有关资产类科目(增值部分),贷记“资本公积———资产评估增值准备”,贷记“递延税款”。这部分税款可据实逐年调整或综合调整(期限不得超过10年),每年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借记“递延税款”,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同时借记“资本公积———资产评估增值准备”,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从而体现企业资产的实际增加情况。
但在实际操作中,除某些资产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有一定的随意性之外,不少企业对资产评估后的会计处理也不尽规范、正确,多延用老的做法,一般在资产评估增值时全额增加“资本公积”,这样,既无法真实反映企业改制后的资产情况,也造成了部分税收流失。如一家实施股份制改制的企业,由某会计师审计后出具的审计报告中一笔对资产评估增值的处理就存在误差,印染专用技术一项,帐面价值350万元,评估确认价值为420万元。会计处理误为:借:无形资产70万元,贷:资本公积———资产评估增值70万元。该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正确的会计处理应为:借:无形资产70万元,贷:资本公积———资产评估增值准备46 9万元,贷:递延税款23 1万元。假设该企业按10年期综合调整递延税款,则以后10年中每年做以下分录:借:递延税款2 31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 31万元;借:资本公积———资产评估增值准备4 69万元,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4 69万元。
为保证企业审计评估后资产的真实性,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中介机构在评估企业资产时要慎重,要实事求是,不得随意扩大或减少企业资产。
2资产评估增值部分,要扣除未来应缴企业所得税部分后进“资本公积”,必须杜绝随意扩大资产额的情况。
3对于折旧年限在10年以上的资产,“递延税款”必须据实逐年调整,以体现资产在使用期内企业效益与税负的一致。
4对于核销资产,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不得从“资本公积”中减少,从而削减企业资产总额。
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其目的.是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在改制过程中,如果只是为了达到规定的资产总额,而在资产评估时不实事求是地增值资产或核销资产,这不仅无法准确地反映国有资产的总额,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正常发展,因而有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评估增值的账务处理主要涉及到会计记录和调整账面价值。一般来说,如果固定资产的评估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那么应该将差额记作营业外收入。然而,这个处理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根据企业的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来进行。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固定资产的评估增值并不直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入,而是一种账面价值的调整。因此,在账务处理上,我们需要将评估增值的部分记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并同时调整资本公积。
具体的账务处理步骤如下:借记“固定资产”,贷记“资本公积”。这样做的目的是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反映其市场价值的增加。借记“资本公积”,贷记“营业外收入”。这一步骤是将评估增值的部分转化为企业的营业外收入,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表。
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又能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企业的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内容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关于资产评估增值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什么?的分享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