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惯例的定义是什么?
关于国际会计惯例的定义是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周边号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
国际会计惯例的国际会计惯例的内容
现代会计是一个复杂的会计系统,自1494年卢氏《算术、几何和比例概要》发表为现代会计发展奠定基础和为会计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开辟道路以来,现代会计已发展成为对内报告和对外报告两套体系。对内报告体系包括管理会计(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行为会计等。对外报告体系包括财务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因此要罗列出世界上通用的做法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管理会计(责任会计)及财务会计等等有关理论方法体系中的问题尚在探讨和完善中,而且在会计实务的大多数领域里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
在我国,一套科学的管理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尚待建立。当前,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而会计改革要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在此,我国在财务会计领域体现国际会计惯例,其内容应包含下述方面:
1.财务会计基础方面。国际公认的四个基本假设(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及货币计量及币值不变假设)的界定;会计要素(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会计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及权责发生制原则等等)的确立;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或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收入-费用)的建立;会计循环(编制分录——过帐——调整——编制报表——结帐)的科学性保证;复式记帐法下借贷记帐法的采用等。
2.资产、负债、业主权益要素项目的概念、界定、分类划分、包含内容、计价及其方法、入帐价值的确定及其会计处理等。
3.收入、费用、利润要素项目的概念、界定、分类、计价、确认原则及其会计处理等。
4.财务报表的种类、格式、项目填列顺序、编制方法及要求等。
5.合并报表的概念及分类、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购买法与权益法)及合并报表编制格式、要求、程序及方法等。
国际会计惯例的国际会计惯例的分类
(1)按其适用范围分为世界通用性的与区域性的国际会计惯例。国际会计惯例是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产生的,因而它的规范作用具有范围性界定。前者是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遵守并采用的惯例,后者仅是适用于某一特定区域的会计惯例。
(2)按其包含的内容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国际会计惯例。前者仅包括不成文的国际会计惯例,后者包括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国际会计惯例。
(3)按其表现形式分为成文性的和不成文性的国际会计。前者表示以条文或文字出现的国际上会计领域里通常做法。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准则形式发布的国际公认的四个基本假设。后者是不以条文或文字出现的仅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国际上会计方面的通常做法。如“V”表示已经过帐;“O”表示期末帐户余额结平等。
(4)按其借鉴、运用主体的利益倾向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的国际会计惯例。国际会计惯例对其运用主体来说总有不合理之处。表现在限制内容上。限制性国际会计惯例就是指从本国利益出发考虑,不能依照国际惯例去做或做后对自己有损害的,从而不予借鉴或运用的会计国际惯例;反之,则为非限制性的国际会计惯例。
关于国际会计惯例的定义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