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分录如何处理?
其实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分录如何处理?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设定提存计划账务处理怎么做
设定提存计划指的是企业向一个独立主体,这个独立主体一般是基金,支付固定提存金,对于设定提存计划,会计人员应如何做账?
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什么是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各项产经营生产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但不仅限于:企业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日常的各项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劳动保险费、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等。
管理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在发生的当期就计入当期的损失或是利益。
“管理费用”属于损益类账户。该科目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管理费用,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
该科目应当按照管理费用的费用项目设置明细科目从而进行明细核算。
应付职工薪酬怎么理解?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并且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属于负债类科目。该科目的贷方表示已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的职工薪酬,借方表示实际发放的职工薪酬,包括扣还的款项等。该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而未付的职工薪酬。
设定提存计划会计分录怎么做
设定提存计划是指企业向独立的基金支付固定提存金,核算设定提存计划时,可将支付的固定提存进作为一项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设定提存计划,应如何做会计分录?
设定提存计划分录
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为换取职工在会计期间内为企业提供的服务而应付给设定提存计划的提存金,并作为一项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因为企业在每一期间的义务取决于该期间将要提存的金额。因此,在计量义务或费用时不需要精算假设,通常也不存在精算利得或损失。
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收益计划的区别是什么?
定义
设定提存计划,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设定受益计划,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
会计处理
设定提存计划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资产成本)。
设定受益计划采用“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和“适当的精算假设”,将确定的公式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后续年度福利水平提高时
设定提存计划无。
设定受益计划应按照直线法将累计设定受益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而导致企业第一次产生福利义务至服务不再导致设定受益义务显著增加的期间。
是否折现
设定提存计划如果在报告期后12个月仍有支付的金额,应折现。
设定受益计划对所有设定受益义务折现,包括12个月内支付的义务。
折现率
设定提存计划,折现率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
风险承担
设定提存计划一般非企业承担
设定受益计划一般由企业承担
关于本次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分录如何处理?的内容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