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有什么不同?
今天给各位分享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有什么不同?的一些内容,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有什么区别
1、账户性质不同:应交所得税是负债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可以根据流动性高低的不同能够再分为流动负债类账户和非流动负债类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负债增减变动以及结存情况的账户。所得税费用是损益类科目,借方表示发生的所得税费用,贷方表示结转到本年利润的所得税费用。
2、概念不同:应交所得税指的是企业按照国家税法规定,需从生产经营等活动的所得中缴纳的税费。所得税费用指的是企业经营利润应缴纳的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
3、所得税费用是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当期应承担的所得税。应交所得税是按照所得税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金额。
应交税费和所得税费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对国家征税政策,月度所得税征缴采取月度汇算清缴的方法实现,即多退少补的政策。具体表现为:企业设立一个汇算清缴账户,并存入一定的金额,在核算出当期的所得税时税款通过汇算清缴账户结算,即使后期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也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返还或者补全。
应交所得税,是二级科目,一级科目是“应交税费”,是负债类科目。贷方记录应缴纳的所得税,借方表示实际缴纳的所得税;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企业尚未缴纳的税费,期末余额如在借方,反映企业多缴的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是损益类科目,借方表示发生的所得税费用,贷方表示结转到本年利润的所得税费用。期末无余额。
计算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实际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将所得税费用转入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什么是所得税费用
简介
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为取得会计税前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所得税费用”,核算企业负担的所得税,是损益类科目;这一般不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因为可能存在“暂时性差异”。如果只有永久性差异,则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
计算
(1)所得税费用是按照会计的规定计算的;
(2)所得税费用作为费用核算,在核算中设置“所得税费用”科目进行核算;
(3)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通俗地说,所得税会计就是在应交所得税基础上如何确定所得税费用。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分三步:
第一步,确定递延所得税——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额
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额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额-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额-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会计处理: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或以上四笔相反分录)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关于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有什么不同?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