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防范重大错报风险?
相信很多人对如何有效防范重大错报风险?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今天就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应对措施有哪些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应对措施如下:
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
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必要时,要考虑利用信息技术、税务、评估、精算师等方面的专家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导。对于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项目,项目组的高级别成员,如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等监督并加强项目质量复核。
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拓展资料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薄弱的控制环境带来的风险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广泛影响,难以限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总体应对措施。
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环境的了解影响其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有效的控制环境可以使注册会计师增强对内部控制和被审计单位内部产生的证据的信赖程度。如果控制环境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在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时应当考虑:
1.在期末而非期中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控制环境的缺陷通常会削弱期中获得的审计证据的可信赖程度。
2.主要依赖实质性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其他控制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是良好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存在缺陷通常会削弱其他控制要素的作用,导致注册会计师可能无法信赖内部控制,而主要依赖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3.修改审计程序的性质,获取更具说服力的审计证据。修改审计程序的性质主要是指调整拟实施审计程序的类别及组合,比如原先可能主要限于检查某项资产的账面记录或相关文件,而调整审计程序的性质后可能意味着更加重视实地检查该项资产。
4.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例如采用更详细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或扩大样本规模。
重要性、重大错报风险、实际执行重要性的联系
重大错报风险和重要性水平是反向变动关系。
如果重大错报风险为高水平的话,那么说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就大,因此注册会计师应确定较低的重要性水平,所以两者是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重要性水平就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就越高。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重要性水平的时候,往往会先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往往在实际执行的时候使用一个较计划阶段的重要性水平低的重要性水平,以规避审计风险,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一般为计划的重要性水平的50%-75%。
如何有效防范重大错报风险?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内容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再来本站了解知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