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的定义与应用是什么?
如果您还对观察法的定义与应用是什么?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我为大家分享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观察法的定义
观察法的定义:
定义1: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对社会生活中人们行为的各种资料的搜集过程。
定义2: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定义3:这是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的表情、动作、语言、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定义4: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心理学观察法
心理学上的观察法是什么?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所谓自然情境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
观察法一般适用于下面的条件:对所研究的对象出于多种原因无法进行控制的情况,以及研究对象在控制条件下会发生质的改变,或由于道德伦理等因素不应该对之进行控制的那些行为。观察法的成功取决于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观察和记录的手段以及观察者的毅力和态度。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由于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
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象的真实状况。
什么是心理评估的观察法?
观察法在心理社会评估中,离不开对被试者的观察,是评估者获得信息的常用手段。
观察的结果需要经过科学而正确的描述加以“量化”。在心理评估中观察内容常包括仪表、体形、人际交往风格、言谈举止、注意力、兴趣、爱好、各种情境下的应对行为等。
实际观察中,应根据观察目的、观察方法及观察的不同阶段选择观察目标行为。对每种准备观察的行为应给予明确的定义,以便准确地观察和记录。
资料记录常因观察方法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记录方式。一般而言,定式观察有固定的记录程序和方式;非定式观察常采用描述性记录方法,不仅要记录观察到的目标行为表现、频率,还要进行推理判断。
心理学上的实验法是什么?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在实验法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地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地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这是实验法与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类变量:1。自变量。
即实验者控制的***条件或实验条件。2。
因变量,即反应变量。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3。控制变量。
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为了避免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设法予以控制。
采用实验法研究个体行为时,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因此,实验法不但能揭示问题“是什么”,而且还能进一步探求问题的根源“为什么”。
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问题必须设立实验组和控制组,并使这两个组在机体变量方面大致相同,控制实验条件大致相同,然后对实验组施加实验变量的影响,对控制则不施加影响,考察并比较这两组的反应是否不同,以确定实验变量的效应。: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例如,我们在实验室中安排三种不同的照明条件(由弱到强),让被试分别在不同照明条件下,对一个短暂出现的信号做出按键反应,通过仪器记录被试每次的反应时间。
这样就可以了解照明对反应时的不同影响。由于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严格控制,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联系,并允许人们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反复验证。
实验室实验的缺点是由主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实验情境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被试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又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实验室实验的缺点。自然实验虽然也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但它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的。
例如,在教学条件下,由教师向两组学生传授相同的材料。其中甲组学生在学习以后完全休息,而乙组学生继续进行另外的工作。
一小时后,再比较他们的回忆成绩。结果甲组学生比乙组学生成绩好。
这说明学习后适当休息有助于知识的保持。由于实验是在正常的情境中进行的,因此,自然实验的结果比较合乎实际。
但是,在自然实验中,由于条件的控制不够严格,因而难以得到精确的实验结果。
社会心理学观察法分为一般观察法和特殊观察法两种对吗
是的。
一般分为这两种观察法。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具体方法包括观察法(一般观察法,参与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以及档案研究法。
由于受心理学和社会学和两们学科的基本理论的影响,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强调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或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影响的行为的科学。这种观点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体现。
因为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这类定义的特点是把人的心理和行为等同起来。
因此,反对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它缩小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另一类定义则强调社会心理学应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为研究对象。
这类定义是社会学基本观点的产物。而不同意这类定义的人认为,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强调人际关系、人际互动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研究这些,则有可能导致它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混淆。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人际互动,是要探明这种关系和互动如何作用于人的主观世界,引起人的什么样的社会心理活动。所以,社会心理学的这种研究与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有所不同。
请简要说明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研究心理学问题所采用的各种具体途径和手段,包括仪器和工具的利用。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大致分为三大类: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有系统地观察记录并分析人的行为,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时,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
1、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
2、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现自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行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观察者的主观臆测与偏颇是观察法使用的关键。
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人在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利科学地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
观察法的优点是保持被观察对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观察法的缺点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是一种较缓慢的进程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