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借贷如何处理?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借贷如何处理?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阅读完,希望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方贷方各代表什么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方表示固定资产发生减值,计提了减值准备;借方表示固定资产减值后又升值或处置固定资产时,冲回或转回以前计提的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累计折旧贷方均表示计提折旧;借方表示月末结账时将折旧计入管理费用,以便结转损益。
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者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种情况称之为固定资产减值。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关系: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联系。
①两者都核算固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一个是固定资产净值的减损,一个是固定资产价值的转移。
②两者计提的原因有相同之处:技术进步和遭受破坏使得固定资产价值降低是两者计提的共同原因。
③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累计折旧的补充,它对累计折旧中的估计偏差进行矫正。固定资产的折旧要以减值后的固定资产净值为基础进行调整。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区别。
①两者所针对的对象不同。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则是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这一点由财务报表列示的情况就可以看出。
②两者处理问题的及时性不同。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当折旧估计发生偏差、固定资产价值发生减损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在期末及时地予以调整。
③两者发生的频率和规律性不同。折旧一般是按月计提,所以折旧计提是经常发生的,计提的金额是有规律的,它与当期的收益相配比。而固定资产减值则不同,它是一项非经营性支出,固定资产减值产生的原因也不是经常发生的。
④两者所处的时点不同。在取得固定资产后,企业就要预计折旧年限、净残值和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这是在购置时点的一种估计,所以累计折旧金额是主观性较强的估计值。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期末根据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之差来确定金额的,它是对购置固定资产后某期期末的一种估计,相对比较客观。
⑤两者有部分核算内容相互独立。除了技术进步和遭受破坏使得固定资产价值降低外,累计折旧更关注固定资产由于正常使用而发生的价值转移。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还核算长期闲置固定资产的减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贷方向是什么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借贷方向为借方记结转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方记计提的减值准备。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资产负债表日,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处置固定资产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分录
1、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判断持有的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迹象。若是固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相关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以后期间处置固定资产时,需同时结转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解释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内容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关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借贷如何处理?的分享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