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转权益法核算的目的是什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成本法转权益法核算的目的是什么?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阅读完,希望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
合并财务报表为什么要成本法转权益法
因为企业年底合并报表时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和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属于内部交易,需要抵消,只有权益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才等于享有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这样才可以抵消,成本法只按收到股利确认长期投资,不等于享有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不能完全抵消,所有要调整成权益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的,需要用成本法作为日常个别报表的会计处理。期末,合并报表中需要将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记录,并追溯调整。同一控制的是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的是购买法。区别在于最终调整分录同一控制需要恢复留存收益,为了“一体化存续”。
扩展资料
通过编制合并抵销分录,将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等内部交易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影响予以抵销。
抵销分录如下:
借: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调整后的金额)
其他综合收益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调整后的金额)
商誉(借方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投资持股比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并财务报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法转权益法
为什么将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将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原因主要在于更好地反映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详细解释如下:
1.成本法的局限性
成本法主要关注投资成本本身,按成本计量原则进行会计核算。当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中的持股比例固定,且被投资企业不存在盈利或亏损变动时,成本法能够较好地反映投资情况。然而,一旦被投资企业的盈利或亏损状况发生变化,或者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变动,成本法无法准确反映这种变化对于投资者权益的影响。这种情况下,使用权益法更为恰当。
2.权益法的优势
权益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投资者在被投资企业中的权益变动情况。随着被投资企业盈利或亏损的变化,投资者所持有的股权价值也会相应变化。采用权益法,可以更加动态地展现这种变化,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准确的财务信息。当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发生变化时,权益法能够更准确地计量投资企业的投资业绩和投资风险。
3.会计准则的要求
随着全球会计准则的逐渐统一和标准化,许多国家和组织都要求企业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信息披露。在这些准则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权益法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因此,为了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需要将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为了更好地反映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适应会计准则的要求以及更准确地计量投资风险与业绩,将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也有助于企业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关于成本法转权益法核算的目的是什么?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