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有什么区别?
今天周边号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有什么区别?,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在那里
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
1.概念方面,一般情况下,净资产就是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净资产是指企业未来的可持续的现金流入的现值,在数量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过去形成应该归属所有者享有的经济利益。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作为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反映。
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
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2.从法律意义上讲,净资产最终归属股东所有,在不同的计量模式下,体现资产、负债、所在者权益的价值属性不同,就会存在不同的差异,此时,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同一时间点的净资产的价值并不等于所有者权益的价值。
在特定的情况下,企业权益方面不仅仅包含通常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还有其他的项目,比如是少数股东权益,这个时候的净资产就不等于所有者权益。
净资产的分类
按照是否受到限制,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分为限定性净资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
如果资产或者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如资产的投资收益和利息等)的使用受到资产提供者或者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所设置的时间限制或(和)用途限制,由此形成的净资产即为限定性净资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净资产的使用直接设置限制的,该受限制的净资产也应作为限定性净资产;除此之外的其他净资产应作为非限定性净资产。
净资产 所有者权益区别
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区别如下:
1、净资产=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一般情况下,净资产等于所有者权益。平时所说的所有者权益=归属于母公司的权益。
2、不相等的情况: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企业权益方面不仅包含通常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还包括即不是负债也不是所有者权益的项目(如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中的“少数股东权益”)。在这时,将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后的余额就不等于所有者权益了,也就是说:净资产不等于所有者权益了。
例题:负债50万,少数股东权益5万,归属于母公司的权益15万,总资产70万。那么净资产是多少?所有者权益是多少?
答:所有者权益15万,净资产=总资产-负债=70-50=20万。
拓展资料:
净资产(Net asset)是属企业所有,并可以自由支配的资产,即所有者权益或者权益资本。企业的净资产(net asset value),是指企业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以后的净额,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开办当初投入的资本,包括溢价部分,另一部分是企业在经营之中创造的,也包括接受捐赠的资产,属于所有者权益。
关于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有什么区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