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会计资讯

财务报表中如何处理或有事项的披露?

相信很多人对财务报表中如何处理或有事项的披露?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今天就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财务会计报告应披露的信息有哪些

必须重点增加披露以下几个方面的会计信息。

一、知识资本信息

知识经济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知识。未来企业的竞争将不再单纯是企业物质财富、企业规模大小的竞争,而是拥有的知识资本在质与量方面的全面竞争。把信息披露重点放在存货、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上的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已日益显示出来,这主要表现在实物性资产价值量的大小与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减弱,甚至与企业现行市场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也减少。由于知识资本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财务报告中应该反映知识资本信息。知识资本信息主要包括企业无形资产信息和人力资本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企业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先进技术、专利、品牌价值、商誉等,在不能准确计量列入报表的情况下,应通过其他方式披露有关信息。传统财务报告既不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也不反映人力资本,从而低估了企业资产总额,忽视了劳动者对企业的经济贡献。因而未来财务报告中应充分揭示和披露人力资源这项企业十分重要的资产及其有关的权益和费用。解决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除了需要深入研究人力资源计量的理论和方法,还要进一步涉及到人力资本的确认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利益分配等问题,具有很大的难度。

二、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

国家了解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有利于国家科学地制订宏观调控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随着金融创新,诸如期货、期权等的衍生金融工具种类日益增多,一些银行、证券公司近年来推出了一批新“组合”的衍生工具,像“封顶、保底”、“加固”、“互换期权”、“汇价幅度期汇”等。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变,如不对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加以披露,将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构成潜在风险,极有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方面的决策失误。虽然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尚不成熟,衍生金融工具尚不多见,对企业的影响还不大,但我们也应该及早着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以配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数量、价值、风险、未来收益可能性,将是财务报告反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股东十分关心股票的市场价值。由于公司股票的账面价值往往与股票的市场价值存在着较大差异,且都是股票市价高于股票账面价值(这种情况在我国的A股市场上特别明显),这就给公司经营者提供了通过权益交换方式来增加利润的机会。比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可以通过降低转换价格的方式来降低债券利息,因利息率降低而减少的利息费用就转化为企业利润,使企业利润增加,但另一方面转换价格低于股票市价的差额则会导致原股东权益的稀释,使原股东蒙受损失。因此,公司这种利润增加是建立在对原股东权益稀释基础上的,这究竟是对公司原股东有利还是无利,在现行财务会计中并没有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因利息费用减少而增加的利润,而将原股东权益稀释的核算排除在外,这必然会误导投资者对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行为加以肯定,从而容易做出有损自身经济利益的决策。因此,财务报告在这方面有必要加以改进,提供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

四、企业全面收益的信息

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于企业报告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间的差额,其确认必须遵循实现原则。传统收益对那些由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收益不予确认,这使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本期间的全部收益;而且将未实现增值置于收益计算之外,使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导致以后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与相关成本进行了错误的配比。

在经济活动相对简单、币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传统的会计收益与全面收益差异不大,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用传统收益也可做出较为正确的决策。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币值变化频繁,以上两种收益的差异日益扩大。这样,如用传统的会计收益作为基础进行决策,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全面收益定义为:某一主体在报告期间内,除与业主间的交易(股东投资、股利分配)外,由于一切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动。由此全面收益应分为两部分:已确认且已实现的净收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如未实现的财产重估盈余、未实现商业投资利得(损失)等。

在我国,企业披露全面收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1)我国的资产市值变化大,一些企业,特别是老企业,持有资产的现实价值与会计资产账面价值相差甚为悬殊,这种差异必然是一种预期损益,将它揭示出来可以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有利于投资者和信贷人的决策。(2)可以有效地遏制企业操纵利润。将未确认的利得或损失通过诸如资产置换等方法转变为本期损益是最常见的操纵利润的方法,如果采用了全面收益报告,就能从根本上杜绝用这种方法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从而使会计信息更真实。全面业绩报告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选择以下处理方法:(1)扩充收益表,以包括财务业绩的所有项目;(2)单独编制全面收益表,作为传统收益表的补充;(3)同权益变动表合并,共同报告全面收益的各项组成部分。

五、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信息

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服务主体主要是投资者和债权人,所披露的内容主要是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和信贷决策相关的盈利能力与财务状况,在这些报表中不能反映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额,即企业所提供的增值额或增加值,更不能反映贡献额的分配状况。在政治经济日趋民主化的今天,传统财务报告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日益凸现,货币资本的支配力逐渐减弱,人力、知识资本的贡献比例却日趋增长,这就要求财务报告要为这些信息使用者服务,政治经济民主化的趋势要求货币资本的支配者公布企业对社会的贡献额以及贡献额的分配,以利于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公布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额及其分配状况,有利于协调劳资双方、各种资本供应者,以及企业与社会、政府的关系,从而在化解利益分配中的矛盾、增加利益创造中的合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相继把增值表作为继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之后的第四会计报表。我国应抓紧研究“增值表”的理论及其编制方法,出台相关准则,尽早将“增值表”纳入我国财务报告体系之内。

六、企业消耗自然资源和对环境影响的信息

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自然资源的消耗者和环境的主要污染者,它与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财务报告应披露公司的运营对资源的消耗和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的有关信息。现在有相当多的激励措施,鼓励公司采取控制污染、使用再生资源、选用可更新物质,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和生产环保产品等保护环境方式。研究表明,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热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公司经营:一方面,公司可能会为自己的行为遭受直接的损失,比如他们可能受法律规定性或推定性的强迫而支付弥补环境损失的费用;或者当他们引起污染时,他们不得不支付额外的税收或遭受财务惩罚。如果一个实体被确信引起了环境污染或有其他不道德的行为,它一定会引起相当多的公众敌意,这将导致顾客的减少。一个实体如果有“绿色”的形象,就有可能吸引更多的顾客,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会有很多商品都打上环保品牌的原因。了解因环境因素而产生的或有负债、治理污染的成本、资产价值的贬值和其他环境风险损失等影响企业发展方面的信息,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等做出正确的决策。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忽视了对这方面信息的披露,已不适应环保要求日益提高、措施日益严格的社会经济形势的要求。因此,披露企业环境影响方面的信息应做为改进财务报告的内容。

七、影响公司未来价值的预测信息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急需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情况。同时,由于报表使用者自身在经验、技术和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上存在某些欠缺,无法对企业的未来情况做出合理的预计,企业应当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企业未来价值趋势的预测信息。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增强用户决策与评价相关性,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如何披露预测信息,目前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从理论上讲,最佳的披露形式是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但从实际上来看,要编制准确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难度很大,可行性差。从实践上看,世界上许多国家仅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每股收益的预测数据。编制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不但从技术上存在困难,更重要的是没有使用价值,人们从自身利益角度去考察一家公司,必然会因其对收益和风险的态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价值,既然如此,企业也就不必要编制全面的预测财务报告。披露企业未来价值趋势信息,应是在表外尽可能详细地披露和预测与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的一些信息,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盈利性预测、管理当局的远景规划、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企业投资、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为财务报告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价值趋势提供有用的信息服务。当然,预测信息的提供也应当注意成本与效益,并加强规范和监督,提高其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八、其他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弥补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这些信息一般包括:(1)企业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2)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3)前瞻性信息,即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部门的计划等;(4)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5)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企业关联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企业前景的判断。非财务信息披露方式比较灵活,可用文字或数据形式在报表附注、招股说明书、年度财务报告等处加以说明。

什么是或有事项试述其会计处理要点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或有事项?

或有事项作为一种潜在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因相应损失的最终出现使企业陷入困境,导致被兼并破产的案例不在少数。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正确对待。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及财务关系的复杂化,或有事项这一特定的经济现象已越来越多地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由于我国目前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适应能力和法制意识普遍较差,这就决定了或有事项的发生率及可能性比西方国家要大得多。或有事项作为一种潜在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因相应损失的最终出现使企业陷入困境,导致被兼并破产的案例不在少数。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正确对待。

一、或有事项与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及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关系

或有事项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或有资产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有事项的基本特征:

1、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说明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客观存在,只是其结果对企业产生有利影响还是不利影响或影响程度现在不得而知。

2.或有事项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或有事项的结果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表现在或有事项的结果即使可以预料会发生,但具体发生的时间或发生的金额具有不确定性。

3.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项确定。

4.影响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因素不能由企业控制。从定义可以看出,或有事项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可确定为负债的或有事项,一类是或有负债另一类是资产.或有负债是潜在义务或不能很可靠计量、不是很可能发生的现时义务;或有资产是潜在资产,这两者均不符合资产和负债要素的确认标准,因此,不能确认为资产或负债。

《企业会计准则》是这样定义资产的:资产,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定义认为资产有以下三个特征:

(1)是一种资源。一些非经济性的人文、社会资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做出的巨大贡献。即使在会计确认和计量上存在困难,也应将其纳入广义的资产范围;

(2)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比如企业通过购买、自行建造等方式形成的某项设备,或因销售产品而形成的一项应收账款,都是企业的资产;

(3)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资产是一种未来的经济利益,其具有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赚取未来现金净流人的能力,这是企业拥有、控制资产的目的,同时也是区分资产和费用的决定性标准。应该说,在这一点上,体现了我国会计界对资产认识的深化,真正把握了其本质。

或有事项准则关于负债的定义是: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可以看出,负债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①是现时的义务。也就是说,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发生的,有待未来的交易或事项决定的义务,如果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即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应确认为负债;

②是一项强制性义务。企业所承担的负债,在将来是不能或很少可能回避的经济利益的牺牲,有时企业为了维护自身信誉或进行正常业务而必须承担某些道义或推定的义务,如产品担保义务等,也应包括在负债之内;

③负债的履行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将来要通过支付资产或提供劳务的方式来清偿。有时企业可以通过承诺新的负债或转化为所有者权益的方式来结清这一项现时义务。负债的清偿必然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

或有事项依据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或有利得和或有损失。

(1)结果可能减少负债或获得资产的或有事项为或有收益,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所以称为或有利得,相应形成的企业资产则称为或有资产。或有资产的特点:

①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

②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2)结果可能发生负债或减少资产的或有事项,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所以称之为或有损失。或有损失并不就是指或有负债。《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中将“或有负债”定义为:因过去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因过去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可以足够可靠地计量。可以看出或有负债包括两类义务:一类是潜在义务,另一类是特殊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特殊之处在于该现时义务的履行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者是该现时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计量。

二、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

世界各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稳健性原则。要求充分预计可能的费用和损失,而不预计可能的收益。

2.重要性原则。要求对重要程度不同的或有事项进行区别对待和处理。或有事项的重要性可由其相对金额的大小和其发生概率来判定。运用重要性原则,对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极小可能的事项要分别处理。

3.充分披露原则。要求财务报表要充分披露影响信息决策的信息,不能纳入会计报表内项目反映的,要在表外以附注形式加以披露。

4.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是指某一事项或交易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时,会计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如:我国《企业所得税管理条例》不允许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损失抵减企业所得额,但现实情况中,对于很可能发生的或有事项进行合理的估计,计入企业当期损益。

三、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

要准确地把握和熟练地运用《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中或有事项会计处理问题,必须对或有事项发生“可能性”有正确的认识。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第5号准则公告将这种可能性程度分为三个档次:很可能(probable)、尚有可能(possible)和很少可能(remote),但具体概率多少并未说明;《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也未对可能性层次和概率进行明确说明;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研究认为,可能性基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用概率表示如下:“可合理确定(reasonable certain)”对应95%一100%,“很可能(probable)”对应50%一95%,“有可能(possible)”对应5%一50%,“极小可能(remote)”对应0%一5%.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可能性程度的划分基本上借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研究成果,只是对“可能性”划分类的名称略有不同,概率区间都不一样。划分标准为“基本确定”大于95%但小于100%,“很可能”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可能”大于5%但小于或等于50%,“极小可能”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

(一)确认:在具体判断是否对或有事项加以确认时,《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给出了具体的确认条件,要求给予确认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该义务是承担的现时义务。指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为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而非潜在义务。

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很可能”指发生的可能性为“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因此,“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指的是,履行或有事项的现时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超过50%,但尚未达到基本确定的程度。

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指的是,因或有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的金额能够合理估计,由于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因而或有事项产生的现时义务的金额也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估计。

不能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均不得在会计报表项目中予以确认,也就是说只有预计负债允许在会计报表中确认,对于所有的或有负债均不得在会计报表中确认。

(二)计量:在估计“预计负债”金额时,我国给出了数种方法来确定最佳估计数:

1.如果所估计的“预计负债”存在一个金额范围时,则最佳估计数应按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定。

2.如果所估计的“预计负债”不存在一个金额范围时侧最佳估计数按下列方法确定:

①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即或有事项涉及的项目只有一个,支付预计负债情形只有一种情况侧最佳估计数应按最可能发生的金额确定。

②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目,即或有事项涉及的项目不止一个,即该或有事项引起的预计负债的情况有多种形式,如在产品质量保证中,提出产品保修要求的客户有多种情形,如大修理、小修理等,就涉及了多个项目,最佳估计数按各种可能发生额及其发生的概率计算确定。

(三)披露:《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第8条规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负债(预计负债)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项目反映,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应披露,而与所确认负债有关费用或支出应扣除确认的补偿金额后,本利润表中反映。就是说,资产负债表中,对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应与其他负债项目区别开来,单独反映;同时,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预计负债形成的原因及金额作相应披露,以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获得充分、详细的有关或有事项信息。

在对或有事项确认负债的同时,应确认一项支出或费用,本利润表中不应单列项目反映,而应与其他费用或支出项目合并反映。如企业因产品质量保证所确认的费用,本利润表中,应作为“营业费用”的组成部分予以反映;又如企业因对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而确认负债时所确认的费用,应作为“营业外支出”的组成部分予以反映。如果基本确定能获得补偿,在企业利润表中反映或有事项确认的费用或支出时,应将补偿预先抵减。

对于或有资产,一般不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只有在其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才披露其形成的原因及预计的财务影响。

(四)或有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或有事项是从事项发生的确定性特征来进行界定,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则是从事项发生的时间性特征来加以确认的。虽然这两类事项确认标准不同,但有些方面很相似,主要表现在或有事项与调整事项之间的联系。调整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中,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有关金额作出重新估计的事项。可见调整事项应该是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已经存在,而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得到证实的事项。因此,如果或有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得到证实,则这类或有事项就成为调整事项。

会计上对或有事项和调整事项的不同处理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确认收益方面。对或有事项引起的或有收益不予确认,而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不论是收益还是损失,只要影响到会计报表的有关项目,都要加以确认。

(2)账务处理方面。或有事项是否需要进行账务处理主要根据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性而定,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则是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确定需要作出账务处理还是披露。有债务主要还有应收票据的贴现、为其他单位提供的债务担保等。

谢谢,请采纳!

关于财务报表中如何处理或有事项的披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问答FAQs:

  • 财务报表中如何处理或有事项的披露?
    相信很多人对财务报表中如何处理或有事项的披露?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今天就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财务会计报告应披露的信息有哪些必须重点增加披…
  • 合伙制企业享受哪些税收优惠?
    合伙制企业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灵活性和税收方面的优势吸引了众多创业者的关注。你是否想过,合伙制企业到底能享受哪些税收优惠呢?这不仅关乎企业的…
  • 企业财务流程再造面临哪些挑战?
    如果您还对企业财务流程再造面临哪些挑战?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我为大家分享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1.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无法履…
  • 企业制定会计政策的必要性是什么?
    相信很多人对企业制定会计政策的必要性是什么?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今天就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浅析建立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1建立…
  • 或有事项的计量包括哪些方面?
    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或有事项的计量包括哪些方面?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或有事项包括哪些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
  • 建筑企业异地预缴税款如何记账?
    大家好,建筑企业异地预缴税款如何记账?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建筑企业异地预缴税款如何记账?的知识,下面我们开始吧!异地…
  • 小微企业所得税如何计提与减免?
    在当今经济环境中,小微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税务问题尤其受到关注,尤其是所得税的计提与减免。许多小微企业主可能会感到困惑,如何正确理解…
  • 企业合并会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合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还是为了提升竞争力,合并都能带来许多潜在的好处。然而,企业合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资产…
  • 一般纳税人能否使用小企业会计准则?
    在中国,企业的会计准则选择常常让人感到困惑,尤其是“一般纳税人能否使用小企业会计准则?”这个问题,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小企业会计准则因其简化和灵活性,受到很多小微企业…
  • 会计为何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
    在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很多人可能会疑惑,会计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它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据如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