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后续计量的常见计价方式有哪些?
如果您还对存货后续计量的常见计价方式有哪些?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我为大家分享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如下:
1、先进先出,它是根据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计价的。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加权平均,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x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x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或=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3、移动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4、个别计价,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x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存货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存货是有形资产,这一点有别于无形资产;
2、存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在企业中,存货经常处于不断销售、耗用、购买、或重置中,具有较快的变现能力和明显的流动性;
3、存货具有时效性和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下,存货能够规律地转换为货币资产或其他资产,但长期不能耗用的存货就有可能变为积压物资或降价销售,从而造成企业的损失。
存货计价方法有几种
存货计价方法,有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等。
1、加权平均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期初存货结余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及进价成本,期末一次计算存货的本月加权平均单价,作为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价值的单价,以求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价值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得率期销货成本介于前期购货成本与本期购货成本之间,不易操纵,符合实际情况。缺点是企业“应纳所得税”会增加,“未分配利润”增加,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移动加权平均法
这种方法是指每次收货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价或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有助于企业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缺点是每次收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
3、后进先出法
这种方法是假定后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后收到的存货先耗用,并根据这种假定的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有助于当期销售收入与当期销售成本相配比,反映出当期经营者的经营绩效。
缺点是与实物流和资金流不一致,期末存货成本明显偏低,期末资产总价值也明显偏低。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取消了现行准则中所允许的发出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的规定。
4、个别计价法
这种方法是以每次(批)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各该次(批)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符合收益和费用相配比原则及期末资产真实性原则;缺点是在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其发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较大,对大多数存货品种来说不太实用。
好了,关于存货后续计量的常见计价方式有哪些?的内容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