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估和控制审计抽样风险?
相信很多人对如何评估和控制审计抽样风险?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今天就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内审员如何减少抽样风险
内审员减少抽样风险的方式:
1、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内审员应该根据被审计对象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比例抽样、双重抽样等,以确保抽样结果具有代表性。
2、增加抽样容量:增加抽样容量可以提高抽样的可靠性和精度,但同时也会增加成本。因此,内审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抽样容量。
3、综合使用不同的抽样方法:内审员可以结合多种抽样方法,如整体抽样和区间抽样等,以减少抽样风险。
4、加强对抽样样本的分析和判断:内审员应该对抽样样本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判断,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数据进行比较和检验,来确保抽样结果的正确性。
5、优化内控环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测,可以有效地减少抽样风险,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所以,内审员减少抽样风险的方式有以上五种。内审员是指负责组织内部审核的专业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评估和确保组织内部控制、运营程序和流程的有效性、合规性和效率。内审员可以在组织内部的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外部顾问为组织提供内部审计服务。
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是如何影响审计风险的
在符合性测试阶段,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与控制风险之间的关系
(一)在采用抽样技术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只有信赖过度风险才与控制风险相关
在符合性测试中采用抽样技术,注册会计师应当注意两种抽样风险:一是信赖不足风险(the risk of under reliance)
,二是信赖过度风险(the risk of over reliance,缩写为OR)。
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抽样结果使得注册会计师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予信赖(有关内部控制)的可能性”。由于信赖不足风险“一般会导致注册会计师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效率,
可见,信赖不足风险并不影响审计结果,因此,无需将其反映在审计风险模型中。
(二)可容忍误差是评估控制风险计划估计水平的桥梁
在符合性测试阶段对内部控制评估的结论一般类似于:“有95%的可信赖程度说明重复支付的单据数量占总体的2%~6%”。“2%~ 6%”称为精确度区间,其中该精确度上限6
%又称为可容忍误差。“在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可容忍误差是注册会计师在不改变对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的条件下,所愿意接受的最大误差。”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有95%的把握被测试内部控制的控制结果偏离既定控制目标的可能性不超过6%。可见,可容忍误差是评估控制风险的主要指标之一。
(三)只有在一定的信赖过度风险水平下,才可以科学地确定可容忍误差水平
1.可信赖程度与信赖过度风险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前已述及,可容忍误差是评估控制风险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而另一主要指标就是可信赖程度(Confidence Level)
。既然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只有95%的可信赖程度控制风险不超过6%,那么另外的5%就是风险度,即信赖过度风险。可信赖程度(CL)
与信赖过度风险(OR)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二者互为补数,即CL+ OR= 1或OR= 1- CL[4 ](P228)。
2.只有在一定的可信赖程度即一定的信赖过度风险水平下才可以科学地确定可容忍误差
文章分享结束,如何评估和控制审计抽样风险?的相关内容你都知道了吗?欢迎有问题再来本站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