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意义是什么?
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前期差错更正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有什么区别
主要是事项发生的时间节点不同:
前期差错更正发生时间都在年末12月31号之前,比如一笔收入记错账了,本来1000万的收入,做成了一个亿,利润多做了9000万,账记在2018年,当时没有发现,到了2020年审计审出来了,这时的更正就属于前期差错更正。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发生的时间节点是12月31号以后到年报报送之前这段时间。因为不在年报期,调整报表就不合适,但事项已经发生,如果不做处理可能会影响报表者的判断。
比如公司2019年经营很正常,没有大事。到了2020年元月份,突然出一个重大安全事故,损失是千万级的。这时年报还没报送,投资者有权利了解具体情况,这就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可以算最没有存在感的项目之一了。会计报表附注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专门的事项,但大多数公司在填报时都只会写上一个字——“无”。
是真没有还是没在意呢?以上市公司年报为例,我国的1到4月份是上市公司年报报送期,四个月的时间,占到一年的三分之一了。即使有公司早一点报送也有二三个月的时间了,说这期间偌大的公司一点日后事项都没有,而且是好几年、大多数公司都没有,显然是有问题的。
从会计到审计,大伙对日后事项都不怎么重视。毕竟年报期时间紧任务重,上一年的事还没搞清,谁还在意当前的事呢,有事也是能拖就拖,力争放到明年年报时再说。
一、发生在日后期间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和报告年度以前不重要的前期差错,按日后事项的处理。
发生在日后事项期间的报告年度以前的重大会计差错,仍按照差错更正的处理原则要用追溯重述法。【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非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的前期差错按照前期差错的原则处理。
二、日后事项和差错更正的区别:
日后事项不调整报告年度的期初数,差错更正需要调整报告年度的期初数。
差错更正追溯调表时,资产负债表调当年的年初数,利润表调上年数。
可没有重视的日后事项真重视起来还是满重要的,这里就举一个案例:
A公司有一笔对B公司的应收账款1000万元,在还在授信期,按会计政策2016年底提了5%坏账准备。
到了17年2月发现B公司老板因赌博输钱跑路了,B公司资金支付出现了困难。此时公司年报还没有对外披露,明显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问题是日后事项还分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我们要不要因此对将报送的报表进行调整呢?
什么是前期差错更正
前期差错更正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公布后发现之前的会计期间存在差错,需要进行更正的行为。
详细解释如下:
一、前期差错的定义
在会计实务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发现前期财务报表存在错误。这些错误可能是由于计算失误、应用会计政策不当或者疏忽等原因造成的。这类错误就被称为前期差错。
二、前期差错更正的必要性
一旦发现前期存在差错,企业需要及时进行更正。这是因为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的误解和决策失误。因此,为了提供准确的信息,维护财务报表的公信力,企业必须对前期差错进行更正。
三、前期差错更正的处理方式
对于前期差错更正,企业应当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处理。一般来说,企业需要在发现差错的当期财务报表中进行更正,调整相应期间的财务报表数据,以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同时,企业还需要在报表附注中说明差错性质、影响范围以及更正方法等内容,以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注意事项
在进行前期差错更正时,企业需要谨慎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预防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企业还应及时与相关方沟通,解释更正原因和方式,以获得理解和信任。
前期差错更正是企业面对前期财务报表错误时的必要行为,有助于维护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公信力。
OK,关于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意义是什么?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