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恒等式反映了哪些数量关系?
相信很多人对会计恒等式反映了哪些数量关系?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今天就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恒等式有哪些
会计恒等式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财务状况恒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资产关系
所有者权益应包括债权人权益(负债)和投资人权益(股东权益)两部分,且权益必然是所有者权益,而不是其他与所有权无干者的权益;为此,所有者权益可以简称为权益。
为了简化会计恒等式,使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鲜明的平衡性,建议将现在《准则》上规定使用的、同时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多年来采用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更新为:资产=权益。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会计恒等式
会计等式静态、动态有哪些你觉得他们还可以如何组合
会计静态等式有
静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
其公式为: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动态等式
有
动态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
还可以组合综合等式
综合会计等式: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利润
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即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恒等式。它是各会计主体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报表的理论依据。
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等式是指明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的恒等式,所以也称为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具体而言,它表明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状况,表明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都是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的。
(2)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这一等式综合了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状况等式和经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