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法转成本法的会计分录是什么?
今天周边号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权益法转成本法的会计分录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会计处理是怎样的
成本法转权益法会计处理
成本法转权益法,处置部分的会计分录是,借:银行存款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差额);投资后的追溯调整,会计分录是,借:长期股权投资,贷:留存收益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
成本法转权益法怎么进行账务处理?
成本法转权益法,处置部分的会计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差额)
剩余部分追溯调整:剩余的长期股权初始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投资后的追溯调整,会计分录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留存收益(原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留存收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投资收益(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日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其他综合收益(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成本法的定义?
成本法,是指某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其持有期间内,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始终保持按其初始投资成本计量的方法。
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注意: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其子公司,投资企业应当将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投资企业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的定义?
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所共同的控制,并且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必须经过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
重大影响,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求完整详细的会计分录
个别报表出售:
借:银行存款700
贷:长期股权投资560
投资收益140
剩余30%股权视为初始投资时点即采用权益法核算: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5
——其他综合收益6
贷:盈余公积1.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3.5
其他综合收益6
合并财务报表处理:
将剩余股权调整为公允:
借:长期股权投资 39(300-800×30%-15-6)
贷:投资收益 39
扩展资料:
成本法与权益法对比:
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不管有关利润分配是属于对取得投资前还是取得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的分配。
权益法核心是将长期股权投资理解为投资方在被投资单位拥有的净资产量,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出现亏损、分派现金股利、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都会引起投资方净资产量的相应变动。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
内容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关于权益法转成本法的会计分录是什么?的分享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