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今天周边号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有哪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哪些
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时,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一、追溯调整法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追溯调整法通常由以下步骤构成:
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2、编制相关项目的调整分录;
3、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其金额;
4、附注说明。
其中: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
累积影响数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各步计算获得:
1、根据新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
2、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
3、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应说明的是,一般来说,会计政策变更的追溯调整不会影响以前年度应交所得税的变动,也就是说不会涉及应交所得税的调整;但追溯调整时如果涉及暂时性差异,则应考虑递延所得税的调整,这种情况应考虑前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4、确定前期中每一期的税后差异;
5、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二、未来适用法
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扩展资料
常见举例
1、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是指企业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会计处理。例如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采用其他方法。
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是指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的会计处理。例如,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是采用成本法,还是采用权益法核算。
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所采用的会计处理。例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是采用成本模式,还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4、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指企业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计量。例如,企业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成本是以购买价款,还是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进行计量。
5、无形资产的确认,是指对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是否确认为无形资产。例如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是确认为无形资产,还是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是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事项中对换入资产的计量。例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还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
7、收入的确认,是指收入确认所采用的会计原则。例如,企业确认收入时要同时满足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等条件。
8、借款费用的处理,是指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即是采用资本化,还是采用费用化。
9、合并政策,是指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所采纳的原则。例如,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会计年度不一致的处理原则;合并范围的确定原则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有哪些
会计政策变更有哪些
会计政策变更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会计政策变更包括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无形资产的确认等等。?
会计政策变更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会计政策变更包括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无形资产的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收入的确认、借款费用的处理以及合并政策。
会计政策变更的特点是什么?
1、针对同一交易或事项;
2、在准则允许的情况下指定或选择的变更。
会计估计变更怎么理解?
会计估计变更是由于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预期经济利益及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的行为。会计估计变更的依据应当真实、可靠。
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有什么?
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包括追溯调整法与未来适用法。在选择方面,国家有规定的则按国家规定执行。可以追溯调整的,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追溯到可追溯的最早期;不能追溯调整的,则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追溯调整法是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或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区别概念不同,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会计估计变更是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2、会计处理方法不同;3、在实务中的应用不同。
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政策变更有什么区别?
1、概念不同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2、会计处理方法不同
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处理方法是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处理方法是未来适用法。
3、在实务中的应用不同
会计政策变更在实务中的应用有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无形资产确认;非货币资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收入的确认;合同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借款费用的处理;合并政策。
会计估计变更在实务中的应用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生物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及摊销方法;合同履约进度的确定;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预计负债初始计量的最佳估计数的确定;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承租人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出租人对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摊;探明矿区权益、井及相关设施的折耗方法;与油气开采活动相关的辅助设备及设施的折旧方法;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的公允价值的确定。
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
1、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企业的会计估计依赖于一定的基础。如果其所依赖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则会计估计也作出相应的改变。
2、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企业的会计估计是根据现有资料对未来所做的判断,在经验发展中,企业有可能取得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这种情况也需要对会计估计重新修订。
常见的会计估计的项目有哪些?
1、存货遭受毁损、变质、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
2、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比以前估计缩短。
3、无形资产的受益期比以前估计缩短。
4、各种坏账造成的损失。
5、收入确认中的估计差异。
6、其他各种损失估计不足等。
会计政策变更包括哪些?
1、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
2、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3、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4、借款费用的处理。
5、收入的确认。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7、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8、无形资产的确认。
9、合并政策。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有哪些?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