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凭证的保存时间是多久?
相信很多人对会计凭证的保存时间是多久?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今天就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凭证保存期限是多少年
会计凭证保存期限规定如下:
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和其他组织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是30年;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税收会计的会计凭证中,国家金库编送的各种报表及缴库退库凭证、各收入机关编送的报表保管期限为10年;其余会计凭证保管期限为30年。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10年和30年。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单位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经鉴定,仍需继续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当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可以销毁。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是记录和反映企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属于单位的重要经济档案,是检查企事业单位过去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记录经济业务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保证了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加强了经济责任制。
会计凭证保管期限是多少年
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为30年。会计凭证属于会计档案的一种,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一般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10年和30年。其中,永久即是指会计档案须永久保存,定期是指会计档案保存应达到法定的时间。档案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会计凭证保管解释
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的装订、编号、存档和按规定办理调阅手续及到期销毁的全过程。会计凭证是一种有法律效力的重要经济档案,入账后要妥善保管,以便日后随时利用查阅。
会计凭证保管作用
会计凭证保管的作用如下:
1、有利于完善经济责任制度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及记录,是由若干责任人共同负责,分工完成的。会计凭证作为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体现了经济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单位会计制度可以通过会计凭证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的规定,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度,使各项业务的处理顺利进行。
2、有利于及时进行会计记录,从经济业务的发生到账簿登记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通过会计凭证的传递,使会计部门尽早了解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并通过会计部门内部的凭证传递,及时记录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会计凭证保管的内容
会计凭证保管的内容包括:整理会计凭证;装订会计凭证;归档存查会计凭证;加具封面并签章。
会计凭证保管的原因
会计凭证是记账的依据,是重要的经济档案和历史资料,所以对会计凭证必须妥善整理和保管,不得丢失或任意销毁。
关于会计凭证的保存时间是多久?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