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财务报表包含哪些主要信息?
相信很多人对会计财务报表包含哪些主要信息?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今天就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信息包括哪些内容哪些会计信息对财务报表分析有用
会计信息包括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其中附注中的内容表示无法在财务报表中用会计科目表示出来的一些经济信息,其内容有可能会影响财务报表的分析。具体下来有:
1财务报告本身的局限性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在我国资本市场十多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目前难以用货币单位进行计量的资产和负债,都未能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反映。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活动发生的日益频繁,需要企业披露各方面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现行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还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1.1财务报告中估计和判断的运用
由于现行财务会计模式下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主,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估计和判断:如坏账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残值的确定、无形资产经济寿命的认定等项目。但现行财务会计模式却掩盖了这个固有的特点,在财务报表上列示的仿佛是十分确定的数字,这大大影响了财务报告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理解和运用。
1.2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不及时
企业几乎每天都要发生交易事项,只要经营状况正常,其会计信息的生产就必然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但是,由于受到技术手段和信息生产成本、传递成本的严格限制,会计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生产的连结性与披露的间断性之间的矛盾,使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其结果是:一方面当用户得到信息时,许多会计信息已失去了相关性;另一方面,那些占有信息优势的人可利用信息披露的时间差而进行内幕交易,导致了投资者之间的非公平竞争,使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1.3财务报告分析的数据可比性较弱
由于企业使用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不同,将使有关指标失去可比性。如果两企业的规模也大致相当,由于折旧方法、存货发出成本、坏账准备的计提都是由企业自行决定,两企业采用的折旧方法不同,存货计价方法不同,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也不同,即使两企业在同一时期有相同的业务收入,利润也会相差很大,无法根据利润来评价两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而使由此而产生的有关分析指标失去可比性。
2会计政策的选择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
会计政策具有一定弹性,企业管理当局可以在政策范围内,“灵活”地选择会计政策,而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财务报告的质量。
2.1会计政策的局限性
我们知道,列入报表的仅仅是可以利用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我们对报表的分析仅仅是分析了那些报表中列示的经济资源,实际上,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或是受客观条件制约、或是受会计方法的制约而并未在报表中得到体现。例如,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价值未能在报表得到反映。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力资源逐渐成为第一资源,作为提供生产经营信息的信息系统会计由注重成本逐渐转向对企业整体价值的关注。与物质资本投入不同,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不是直截了当,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深远的。
2.2会计计量方法的局限性
会计计量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前提,这就要求有一个能综合各类经济业务的计量单位作为计量各项经济业务的影响及其结果的共同尺度.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这个共同尺度只能是货币单位,因为货币是价值的表现形态,具有其他任何计量单位所不具备的综合能力。会计所提供的主要是企业经济活动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数据和信息。然而就用货币单位作为会计统一的计量尺度,实质上存在着货币是稳定的这一假设,因为如果货币不稳定就没法把它作为统一的标准尺度。然而这一假设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持续通货膨胀的冲击。
财务报表提供哪些主要会计信息
财务报表主要提供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企业在特定会计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状况,利润表主要反映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其收入、费用、利润等情况,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其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经济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主要反映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其所有者投入资本以及企业留存收益增减变动等情况。
财务报表信息的使用或利用涉及到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各利益相关者所关心的企业会计信息的侧重点也不同,如投资者主要关心其投资风险与投资报酬(收益),债权人则主要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而企业管理层要求了解企业的全面情况,政府及其经济监督机构则通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来判断企业的经济行为是否合法和有效,同时作为决定经济政策、统计国民收入等的信息基础。当然,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金营运能力等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内容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关于会计财务报表包含哪些主要信息?的分享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