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负债如何计提?
大家好,递延所得税负债如何计提?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递延所得税负债如何计提?的知识,下面我们开始吧!
递延所得税如何计提
递延所得税,简单来说就是会计上的处理跟税法上的处理有冲突而进行的调整。
递延所得税又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当税法上的计税基础比你企业账面数大时就会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做过渡: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当税法上的计税基础比你企业账面数小时就会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做过渡: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
本科目应当按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负债时,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2.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大于本科目余额的,借记“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小于本科目余额的,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3.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
拓展资料
产生递延所得税的原因是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与现行税法的规定不一致而造成的计税基础不一,从而产生临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根据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
这些说起来比较复杂,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某些企业采用加速折旧,而税法不允许该企业加速折旧,则多提的折旧使资产的计税基础产生差异,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
2.税法规定某些无形资产开发可以在开发支出当期加计扣除,而会计准则是按一定年限摊销,从而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负债;
3.某些情况企业需要计提预计负债(如预提售后服务费用),而税法规定在费用实际发生的时候才能税前扣除,从而产生计税差异,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
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怎么写会计分录
对于企业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通常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应交税费科目进行会计核算,相关会计分录如何编制?
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是什么?
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什么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是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区别
递延所得税资产属于资产类,增加在借方,减少在贷方,借方记录因时间性差异引起应当在利润总额基础上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的各种情形,如多计折旧,计提减值准备,确认预计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属于负债类,增加在贷方,减少在借方,贷方记录因时间性差异引起应当从利润总额中调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情形,如因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上升等引起的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增加或负债账面价值减少,借方记录上述差异的转回。
关于递延所得税负债如何计提?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