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本的定义与意义是什么?
如果您还对历史成本的定义与意义是什么?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我为大家分享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历史成本的定义是什么
历史成本就是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
会计成本=账户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资产,已消耗=产生收入(费用)+不产生收入(损失)
扩展资料
由于核算目的不同,会计成本和定价成本在许多成本费用项目的核算方法和标准上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定价成本和会计成本的重大差别。比如,为加速固定资产更新换代,减少技术进步对固定资产减值的影响,企业可以根据有关制度规定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采用较短的折旧年限。
而在定价成本核算中,政府为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持价格的相对平稳,在满足企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通常会倾向于采取年限平均法或者较长的折旧年限。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给企业会计活动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特别是许多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其条件和标准主要由企业会计人员根据企业需要和职业素质来判断和确定,必然会与定价成本核算要求出现更多、更大的差异。
什么是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关系怎么理解啊
公允价值(Fair Value)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购买企业对合并业务的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在实务中,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
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
第一,对于很多交易而言,历史成本的起点和终点都涉及公允价值(或非常接近公允价值):资产或负债的最初购买价和售价。采购和销售日期也是历史成本最为客观的时刻。
尽管名为历史成本,但它也需要更新,虽然更新频率低于公允价值。历史成本最为常见的更新发生在不动产、厂房和设备(PPE)的折旧上。折旧是成本的分配,以反映一项资产在其经济寿命期间的消耗。这涉及到评估,当然无法完全规避主观性。
在历史成本会计核算中,当资产被认定发生了减值,需要估计其使用价值时,主观性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一估计是基于管理层对未来现金流的预计,其主观性肯定不会比按模型估值所涉及的主观性少。鉴于这一主观性,历史成本会计核算也存在滥用空间。
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许多新CEO走马上任之后,都喜欢“洗大澡”式的减值,以期提升未来几年的盈利水平。
第三,历史成本会计核算所谓的稳定性可能相当具有误导性。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发生的储蓄和贷款(S&L)危机。
扩展资料
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调适能力理论”(Adaptation Capability Theory),也就是企业需要调整经营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迁。其调适能力决定于其处分现有资产可能获得的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离场价值)。
这一计量方式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引入会计领域。经过40多年的研究和完善,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经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允价值
关于历史成本的定义与意义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