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累计折旧摊销金额?
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如何计算累计折旧摊销金额?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累计折旧摊销额如何算
累计折旧摊销额计算:
①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后的金额)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②年限平均法(直线法):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年折旧率;
③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④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无形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生产总量法等进行摊销。
折旧和摊销怎么计算
折旧和摊销怎么计算如下:
1、固定资产折旧:年折旧金额=固定资产原值×(1-残值率)/折旧年限;月折旧金额=固定资产原值×(1-残值率)/(折旧年限×12)。
折旧是指资产价值的下降,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折旧是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
2、无形资产摊销:年摊销金额=无形资产的原值/摊销年限;月摊销金额=无形资产的原值/(摊销年限×12)。
摊销是指将无形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的成本分摊到其预计受益期内。摊销是一种会计处理方法,用于将长期资产的成本在其使用寿命内分摊到每个会计期间。
折旧和摊销的区别如下:
1、折旧和摊销是会计上常见的两个概念,它们都是用来分摊资产的成本,但是在具体的应用和计算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下面我将分别解释折旧和摊销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
2、折旧是指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价值的递减进行分摊,将其成本按照一定规则在一定的时间内减少。折旧计算的目的是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其预计使用寿命内均匀地分摊,以反映其价值的逐步减少。
3、摊销则是指将一项资产的成本分摊到预计的使用寿命或者有效期内。摊销的目的是将这些成本按照合理的分配方式在预计的期限内分摊,以反映它们的逐渐消耗或者过期。
4、折旧和摊销在计算方式上也存在差异。折旧通常采用线性折旧法、加速折旧法或减值准备法等方法进行计算。而摊销则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法、比例法或者有效期法等方法进行计算。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